您的位置:首页行业新闻欧阳千里:换个角度看低度酒

欧阳千里:换个角度看低度酒

2022-03-14

  2022年1月10日,工信部公开征求对《关于加快现代轻工产业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(征求意见稿)》的意见,在酒业引发热议。其中第六条指出“针对年轻消费群体、国外消费群体发展多样化、时尚化、个性化、低度化白酒产品”。

  恰逢低度潮饮、微醺赛道“拥挤”,低度化白酒产品引发热议。笔者认为,指导意见中的“低度化白酒”应可引申至更加广义的“低度化酒”或“低度酒”。业内要去认真思考“低度酒”的由来、发展及未来。低度酒或许可以分为三类,降(低)度白酒、配制酒、发酵酒。

  提起降(低)度白酒,建国后到上世纪70年代,为提高白酒出酒率及酒质,有关部门先后组织了泸州、烟台、汾酒、茅台等试点,其中涵盖“高度白酒降度”的课题。

  1965年汾酒试点,将68°— 71°的汾酒加水降度至65°左右时,出现白色絮状沉淀。经科研组研究,确定沉淀产生是因为水中含有硫酸根离子、钙离子过高所致,采用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后的水(纯净水),汾酒中不再出现沉淀。

  如何解决高度白酒降度后失光浑浊、酒味寡淡、失去原酒的风格和特色等问题,酒水行业的科研人员始终在努力。1971年至1974年,张弓酒厂郭宗武历时四年经数百次实验,破解白酒降度产生的所有问题。如失光浑浊,将酒体进行低温处理,将絮状物进行过滤,降度至38°以上不再失光浑浊;保持原酒风格,提高基酒质量、回酒发酵、中高温曲配合使用等。

  2004年底,国家发改委、农业部等部门联合出台了《全国食品标准2004—2005年发展计划》,对白酒标准作了重新调整,白酒行业各种香型、低度酒的2个标准合并为1项标准,高度酒的上限调整为60°,低度酒的下限则由原来的35°下调到25°,体现国家提倡白酒低度化的产业政策,有利于与国际市场接轨。

  伴随着技术的突破,政策的引导,低度白酒开始流行,其中以鲁酒为典型,有“高度喝名酒,低度喝鲁酒”之说。在低度白酒流行的岁月,低度白酒被业内及公众视为“比高度白酒健康”。如今,酱香热、名酒热,喝白酒流行用分酒器,高度白酒被业内及公众视为“比低度酒健康”。

  再看配制酒,如锐澳、梅见等,同样是低度酒的代表。因公众对“白酒”的偏爱,当提及低度酒,公众印象便是“低度白酒”,而非配制酒。

  除了白酒,发酵酒亦属于低度酒,而且是自古以来的低度酒,如米酒、黄酒、清酒。在世界舞台上,发酵酒与烈性酒销售总量整体持平,而在中国发酵酒的销售总量远远低于烈性酒(白酒),由此推断发酵酒未来的空间会很大。以清酒为例,中国内地是全球增速快的区域,近十年销量增长近13倍,金额增长高达27倍,年均复合增长达144%。

  业内人士若换个角度看低度酒,跳出低度白酒的固有思维,会发现配制酒、发酵酒的未来是“星辰大海”。

(本文选自《中国酒业》杂志2022年第3期,作者欧阳千里,系酒水行业研究者,中国酒业智库专家)

 

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

上一篇
下一篇

Copyright © 仁怀市丞天下酒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||技术支持:万商云集|企业资质

Copyright © 仁怀市丞天下酒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||技术支持:万商云集|企业资质